互联网人到了35岁,都去干什么了?
网上有个刚进外企的菜鸟进公司后,发现很多是80后90后,超过40岁50岁的员工很少,外企“4050”都去哪儿啦?曾经,我就是外企“4050”中的一员。
创新互联公司-专业网站定制、快速模板网站建设、高性价比遵义网站开发、企业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库,直接使用。一站式遵义网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钱,快速模板网站建设找我们,业务覆盖遵义地区。费用合理售后完善,十余年实体公司更值得信赖。
二十年前,我很幸运地进入了一家美资外企,一家世界500强里的顶尖企业。在我那个年代,能进欧资美资外企是可以“光宗耀祖”的:拿着你同样名校毕业的进国企的同学十倍的工资,衣着光鲜地出没于成都顶级商圈的顶级办公楼,每年都去美欧等国家出差(那时美欧签证很难办出来的,个人旅游签证更是不可能),国内出差入住的也都是五星级宾馆,着实会有“天之骄子”的自豪感。
公司的氛围很不错。同事之间不论国籍不论官职,一律喊英文名字,即使是面对总经理,也不大会有那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感觉。老同事更是会主动地来帮助和点拨新人,因为有没有帮助新人也是他们能否被晋升的考核条件之一。
当时和我同一批进公司的有十几个人,其中的7个女生都成了最好的朋友,也就是俗称的闺蜜。我们的7人微信圈至今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微信圈的名字就叫“Ab姐妹团”。
也许是我运气特别好,碰到的人都是单纯友爱的,连我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有一次都很惊异地问我这二十年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我还是这么单纯、不懂世事,活像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
不仅如此,我的独生子因从小就和我一起参加公司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如带脑残儿童逛公园,给民工子弟学校送温暖之类的,养成了温和,谦让,关爱弱者的性格,一点也没有当今独生子的“小霸王”或所谓精英的“精致利己主义”的陋习。
被透支的身体
其实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批人,得到了外企的高薪工作,又赶上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像我们这样生活简单的人,二十年后基本都达成了“财务自由”,每个人都在成都有个几套房子。
但在外企工作的确是非常劳累,说是吃青春饭也不为过。有句俗话是这样说外企员工的“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畜用”,非常形象。
因为工作忙累,我成了家人眼里“自私”的人。孩子还只有半岁的时候,我就因工作到美国加州出了一个半月的差,不出差的日子能陪着孩子的时间也非常少。
我在外企的最后一个职位,说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也不为过。一方面管着一个300人的研发中心,同时还是两个核心软件产品的开发经理,另外还要参加很多活动。最苦的工作号称是“三班倒”,我们比最苦的工作还苦,可以说是日日夜夜做,身体透支得不是一点点。
除了国内的上司,我还要对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上司汇报。因为时差的缘故,我们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参加美国、加拿大上司召集的电话会议。最抓狂的时候,每周5个工作日每晚都有电话会议,有时一晚上还不止一个电话会议。
有一次,我忙累了一整天,到晚上11点时眼睛都睁不开了,脑子里更是空白,可是还要试图听清万里之外电话会议里的各式英语,以及和国外的同事辩论各自方案的好坏。
不一样的选择
相对而言,我很幸运,在公司一直有“贵人”相助,成长得很顺利。但就在三年前,一路晋升的我终于遭遇了外企“天花板”。
在外企,只要你走到管理岗位,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就需要选定你的接班人以及开始培养他们,这是晋升的必要条件。否则两三年后,接班人没有准备好,你就无法升到更高的职位。
那时,我已经找好了接班人,接班人的培养也在有序进行中,但我却看不到三五年后自己的下一个位置在哪儿。也许付出极大的努力可以更上一层楼,但那已经不是我的“菜”啦。
我一直苦恼着,孩子不需要我当陪读,我爸爸也从小教育我“最苦是闲人”。然后有一天请新进员工吃饭,席间聊起来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MbA时,教他的教授不是像中国高校的教授一样从学术到学术,而是很多教授是来自企业的高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讲起课来非常生动,让他受益匪浅。
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感觉找到了我的“第二人生”。于是在外企工作二十年后,我毅然选择加入高校,立志做一名对学生有益的教师。
那些和我同龄的同事,也开始纷纷“转场”,好几个女同事成了全职太太或海外陪读。
智慧美女Yvonne,在我们7个人里最早离开外企,做了全职太太。刚开始,一下子从忙碌的外企精英变为全职太太,她很是适应了一阵子,闹了不少“笑话”,比如给两个保姆写了本工作手册,不停地换窗帘、装修房子之类做些没事找事的事情。
最会生活的Amy,去年辞职陪女儿去了加拿大,做起了陪读妈妈。能干的她在两三个月里给女儿办了入学手续,买了房和车,硬是一个人在遥远的加拿大建立了一个新家。但也许是远在他乡寂寞的缘故,她是我们微信圈里最活跃的一个人,经常喊累,要我们无论如何不要选她那条路。
也有些同事离开外企后选择了互联网创业。因为是IT男,又多半做技术、销售、或管理出身,开个1号店之类的电商或者带有大数据挖掘功能的“猎头”网站等等,成功的例子还蛮多的。
7人姐妹团中最有事业心的Jacky最早离开外企,去过很多国内的顶尖民企工作。也许是个性问题,也许被外企文化洗脑得很厉害,她从没有在任何一家民企工作超过三年,我们公司是她唯一留恋的企业。她一有闲暇时间就来和我们聊天,回忆以前的好日子,述说她在民企中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以及种种制度差异,简直是牢骚满腹。令人不解的是,她照样干得很欢,一家家民企跳来跳去,丝毫没有跳回外企的打算。
前一阵,我从网上看到说最近一段时间,跨国企业陆续在中国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眼下受到裁员风暴袭击的高薪高龄外企白领正在成为“新4050”。文中举例说,有位曾在一家欧洲跨国企业做了10多年的总监级员工,有个全职太太和一个正在上着国际学校的孩子,一家人习惯了高标准的中产生活,然后被突然裁员。他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金饭碗捧在手里太久了,重新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从头开始创业似乎也已经太晚了。”
也许像他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我想对这些人说,人生的机会永远是存在的。尤其在我们这个变化太快的互联网时代,通往成功的路,还有很多很多,外企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选择而已。
网站栏目:互联网人到了35岁,都去干什么了?
当前URL:http://hbruida.cn/article/sccd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