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进入3.0,原有投资逻辑失效,行业重新洗牌

注册制下的IPO盛宴,已经被冠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最后一次红利”。抓住这一波机会是行业共识。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陶辉东。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创新互联公司服务项目包括阿巴嘎网站建设、阿巴嘎网站制作、阿巴嘎网页制作以及阿巴嘎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阿巴嘎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阿巴嘎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有的老板为了融资,找券商进场,说什么时候会上市,你一旦投进去立刻就变脸。”

“以前做投资的时候特别关注收入和利润,把PE倍数压的死死的,DD做的很细,每个订单都要去核。现在看项目必须有一个好故事,否则都不会去看那些数据。”

“在投资端,好项目少,找到好项目也不一定能拿到份额,竞争非常激烈,一般的机构是做不下去的。”

这是2020年8月28日,前海深港基金小镇联合投中信息主办的“2020大湾区前海资本夏季论坛”上,中国一线VC/PE机构们的发言。

2020年,中国创投行业人人都在谈了注册制,全行业被淹没在一个接一个的IPO捷报之中。按上市日统计,2020年上半年A股首发企业数量达119家,同比增长80%,IPO募资总规模已达139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0%,创下5年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

注册制下的IPO盛宴,已经被冠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最后一次红利”。抓住这一波机会是行业共识。而另一方面,在募资仍然困难、两极分化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创投机构如何利用这一次历史机遇为未来谋篇布局,也值得深思。

在这一背景下,由前海深港基金小镇联合投中信息主办的2020大湾区前海资本夏季论坛暨“注册制下的中国创投3.0时代”,于8月28日在深圳前海深港基金小镇路演中心举办,来自一线VC、PE,政府引导基金,以及行业协会等各方嘉宾,展开了热烈探讨。

创投进入3.0 行业重新洗牌

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注册制下创业投资的变与不变》。肖水龙总结了中国创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之路,将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肖水龙认为,随着注册制落地,中国创投进入3.0时代,创投机构面临重新洗牌、重新组合、优胜劣汰。

1、创投1.0:美元基金主导,两头在外

创投1.0时代主要由美元基金主导,投资领域方面以互联网为主,从“募投管退”来看则是两头在外,即资金来自境外,退出也在境外。那个时候中国本土创投机构数量较少、资金实力也较弱,投资观念上也相对保守,看不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最后错失了良机。像腾讯、阿里,都是外资机构投,本土机构基本错过了。

2、创投2.0:人民币基金崛起

2009年创业板开板,财富效应之下人民币基金开启了大发展的时代,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肖水龙回忆,创业板开板之初,媒体对每家企业铺天盖地报道,测算某某企业上市创造了多少亿万富翁。由此形成了全民PE热,机构多、资金多、盲目投资。当时很多个人投资者把创投基金当做理财产品来看待,忽视了它的风险性。创业机构也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资本市场的风险,最终受到资本市场起伏、IPO暂停等事件影响,最后退出有点慢,总体的效益是比较差的。

3、创投3.0:专业化精细化行业重新洗牌

3.0时代,创投机构面临重新洗牌,重新组合,优胜劣汰,形成一批头部机构。

一方面,注册制下上市退出显得更加容易,流动性加强。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境外资本市场,退出通道都是是顺畅的,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另一方面,在募资端和投资端则存在两难。首先募资端,很多机构募不到钱。民资LP非常稀少,创投的神话破灭,很多老LP没赚到钱。机构LP方面则以国资为主,差不多70、80%的资金来自于国企、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资端,好项目少,找到好项目也不一定能拿到份额,竞争非常激烈,一般的机构是做不下去的。

肖水龙表示,3.0时代各家机构的策略可能会有多不同,比较可行的是向专细化、早期投资发展。

原有投资逻辑失效高风险不等于高收益

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注册制导致投资核心逻辑发生变化,向支持企业创新和价值投资转变,包括对风险的判断也会改变。

熊钢认为,在超短期,也就是一两个月、半年的时间内,市场走势很难判断。但在中短期,也就是1-3年乃至5年的时间尺度上,应该是利空。原因是,随着退市制度的高效化和持续化,退市会越来越快,原有投资逻辑逐渐失效,个人投资者亏损将加剧。

但在长期而言,注册制会带来深层利好。

第一,随着注册制不断优化,追责机制完善,做空机制推出,整个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优化,拥有技术和商业核心能力的企业可能会不断的涌现,好企业会越来越多。

第二,基于企业内在价值判断的投资逻辑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而不再是炒概念、讲故事的、做预期。

从澳银资本十多年的投资经验出发,熊钢分享了澳银资本的十条投资信条设计投资的方方面面,摘录其中部分如下。

关于风险:

1、高风险带来不了高收益;

2、市场中平庸的企业永远多过出色的企业;

3、没有企业是没有风险的,没有投资是没有风险的;

关于估值:

价格决定了投资一半的成败命运。高价买入,并指望更高价格卖出的行为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永远不要轻易相信那种超高的回报倍数,2—3倍的收益是可预期的,这种情况下原始的估值极其重要。没有卖不出品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关于投资心理:

千万不要太自信。只有从头到尾地经历过项目的成功投资,甚至要经历过一只基金的设立到安全清算,经历这么长的一个周期,中间的所有事情都体验过了,你才可能有些自信,否则就是盲目的。澳银最长的基金清算周期有8—10年之久。

注册制下投资理念谋变

注册制补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短板,与国际一流资本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接轨。在新市场环境下,中国的创投机构又该如何完成模式切换?在本次2020大湾区前海资本夏季论坛上,到场嘉宾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璀璨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晓丰认为,在注册制下,本土的创投基金要更多地去向美元基金学习,去投一些前卫一点、互联网一点、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

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钱文晖认为,因为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意味着,对于有未来良好前景、有技术含量,甚至是改革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类企业,应该给予它更高的估值,哪怕它目前在收入和利润上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资源配置的角色和功能,注册制以后这种功能的显现会越来越明显。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懋认为,注册制之后要靠真本事了,上市虽然容易,退出可能并不容易,不好的公司会被打回原型。这个时候创投机构要补两个课。一是观念上的课,投一个企业关键能不能为社会、客户、用户创造长期的、真实的价值。第二补人才课。国内创投机构金融背景、财务背景的人才比较多。后来发现财经背景的不行,不懂技术,又从名校招一些博士来,这个也不行。其实应该要招有产业经验又有投资经验的人。

澳银资本执行总裁欧光耀认为,注册制之后有了根本变革,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市场的价值风险是交给投资人自己判断,监管机构和创投的理念终于相匹配了。那么作为投资机构,更应该真正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要做炒题材、炒泡沫的事情。这是可能全行业要一起合力做的事情。

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合伙人黄依群认为,注册制下,原来的套利空间没有了。基石资本的做法是倡导集中投资、重点服务,做创业家的成长伙伴。例如对被投企业做更多的服务和聚焦,从资金、人才、战略的角度,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服务等等。

BV百度风投驻深圳代表李仁健表示,在投资理念上的变化是:“以前不爱听故事,像现在特别爱听故事。”李仁健表示,以前做投资的时候特别关注收入和利润,把PE倍数压的死死的,DD做的很细,每个订单都要去核。现在看项目必须有一个好故事,否则都不会去看那些数据。

IPO盛宴下的冷思考

注册制带来最直接的红利是IPO数量的短期大爆发,但在捷报连连的时候,居安思危也是必要的。IPO盛宴之中,又有哪些隐患或雷区呢?

吴晓丰表示,如果之前就投了很多项目,这个时候能上市就上市。但如果现在才开始投,想赶这一波红利,那就算了。因为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现在去追赶这一波IPO的机会,很可能是一个陷阱。璀璨资本会坚持做想做的、能做的、能做好的,三者的交集。

钱文晖表示,为了IPO而IPO,是一个成熟机构不会去做的。IPO有时候也是双刃剑,一旦为了IPO而IPO,会出现更大的陷阱,历史上很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在目前的情景下,注册制之下的整个二级市场的估值分化会加剧,这个时候要谨慎看待企业的价值。从长期来说,还是要回归投资的本质,要投资确实有成长的空间、潜力,真正创造价值的优质公司,而且这个标准其实应该在提高的。

黄依群表示,今年IPO的大年对于基石资本来说,是量的突破,而不是一个质的改变。其实对于在投项目,大概会怎么样退出,心里是有底的。所以今年不是一个惊喜。

欧光耀表示,IPO从来不是澳银退出的核心路径。从过去几只清算基金的业绩来讲,有一支基金是没有一个项目IPO,但4年就回了本金,IRR在30%左右,也证明了其实并不是IPO才能赚钱,其实专业的投资人也并不是以IPO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创投还是做好项目,管好项目,自然结果就出来了。

王懋表示,为了IPO而IPO陷阱很多。有的老板为了融资,找券商进场,说什么时候会上市,你一旦投进去立刻就变脸,这类的故事太多了。做投资关键一点内心要单纯,不要挣自己不该挣的钱。


新闻名称:创投进入3.0,原有投资逻辑失效,行业重新洗牌
文章起源:http://hbruida.cn/article/cjspio.html